人人都能发挥特长 人人都能实现价值
来源:来自本站日期:2024-01-25 点击次数:0
高校毕业生就业难,究竟难在哪里?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,能否更进一步?今年上海两会会场上,代表委员围绕就业话题展开热议,建言献策。接下来相关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?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,市人社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杨佳瑛。
夯实“大就业”工作格局
记者:新的一年,上海就业形势面临哪些挑战?如何做好稳就业工作?
杨佳瑛:人社部门将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,进一步健全就业促进工作机制,努力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上海“五个中心”建设。
一是凝聚各方合力夯实“大就业”工作格局。不断优化“1+2+15+保障”促就业工作体系,适时研究出台本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。进一步完善相关稳就业、促就业政策措施,通过实施“就业补贴一件事”、优化“稳就业一件事”,确保各项政策快速落地、精准见效,力争全年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。
二是坚决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底线。抓早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,持续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,打造职业指导、就业见习、技能培训、创业咨询、托底保障等“全链条”就业服务,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。对困难家庭毕业生,精准实施“一人一策”就业帮扶。
三是进一步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能级。出台“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”站点建设标准,强化六大服务功能,确保在年内建成350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。积极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良性发展,加快推动各区建设一批综合性、区域性、行业性的零工市场。进一步优化“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”功能,推进“旗舰店”建设,引导更多市场化资源参与公共就业服务。
四是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。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,通过建立市区两级重点企业培育库、探索职称评价标准、统筹规划“一区多园”功能布局、做好上交会和进博会参展工作等举措,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匹配供需、专业高效的独特优势,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
记者:不少代表委员认为,造成就业压力的一大原因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,特别是制造业转型面临巨大的高技能人才缺口。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有哪些设想?
杨佳瑛:人社部门将推动以更大力度培养符合城市定位、产业需求的人才,确保完成“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.5万人次”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,全年补贴性培训80万人次,推动本市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一是着力完善具有上海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。以“让上海的劳动者人人都能拥有一技之长;人人都能发挥特长,找到相应岗位;人人都能够通过勤奋劳动,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”为目标,通过相关激励制度和补贴政策,更好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“主阵地”作用,引导更多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各类人群开展技能培训;落实“学历证书+若干技能证书”“育训结合激励计划”等措施,夯实职业院校培训技能人才的“主渠道”作用。
二是聚焦急需紧缺职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。针对“3+6”产业以及城市运行保障所需急需紧缺的人才,动态调整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和新技能培训目录,研究配套补贴政策,常态化发布技能人才薪酬水平,引导广大劳动者积极参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培训评价项目。
三是进一步发挥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办赛溢出效应,大力营造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,激励引导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之路。